![]() |
《花咲くいろは》展示了發展地區經濟不一定要用基建措施 |
《花咲くいろは》成功促進地區經濟
在簡單地把這個主意否定為「不現實」之前,或許我們可以看一下《花咲くいろは》的例子。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花咲くいろは》的取景地點 — 金沢市湯涌温泉地區已經從地震的影響中回復過來,並且遊客數量有可觀增長。3月時地震後的遊客數量比去年同期下跌超過15%,但到5月時遊客數量不跌反升,比去年同期增長8.5%。
當地的鐵路公司「のと鉄道」也利用這個機會推出與《花咲くいろは》的關連活動。公司發言人指出《花咲くいろは》的活動「在現時試過的吸引乘客措施中,今次用動畫的效果最大」。
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喜歡
為什麼遊客會到金沢市?因為那裡交通很方便嗎?因為那裡是物流中心嗎?因為那裡有利可圖嗎?都不是。他們只是愛上了那個地方。
那麼文章一開始提到,透過基建吸引資金來做生意的方法有什麼問題?很簡單,透過那些方法吸引到的資金,與當地社區沒有任何連繫。也就是說,當這個地方再無利可圖的時候,那些資金也會隨之而去,尋找下一個賺錢機會。
相對地,如果一個地區成功與人們建立感情,他們會記得這個地方、會想起在這個地方的回憶、會珍惜這個地方。簡單來說,他們成為了社區的一部分(縱使他們未必是當地人)。如果以後地區陷入了什麼困難,可以想像會伸出援手的會是與社區有連繫的人,而不是來去如風的資本。
或許更重要的是這種發展方式更人性化。
《true tears》播放3年半後效果仍在
如果你對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有疑惑,可以參考《true tears》的例子。取景地區的南砺市在《true tears》播放3年半後仍然持續吸引喜歡《true tears》的人到來。最近甚至有台灣和新加坡的遊客因此而到訪。
雖然以上例子不等於這種發展模式適合所有地方,也不代表萬試萬靈。但最起碼,下次我們聽到推動經濟時,隨了反射性地想到經濟措施,也可以退一步想想,是否有其他方法?
附錄:鶴来民子的抱枕
本部分與上文完全沒有關係。只是看到民子的裝扮忍不住要貼一下而已。抱枕會在10月底發售。
![]() |
民子好萌﹗ |
妄想成真﹗《花咲くいろは》松前緒花抱枕套推出﹗
伊藤かな恵、豊崎愛生、戸松遥 將出席雪洞祭(ぼんぼり祭り)
*《日本經濟新聞》原文「観光客増にアニメ一役 ピーエーワークス、金沢の温泉舞台」網上版已被刪除。文章可在觀光網站看到或透過Google搜索找到。
聖地巡禮可是只適合一些有特色的小城鎮,像香港/東京這種大城市需要別的宣傳方法,何況這需要作品本身受歡迎,否則作品崩了也許連旅遊意慾也一起崩掉......
回覆刪除>>>像香港/東京這種大城市需要別的宣傳方法
回覆刪除每個地方的確會有適合自己的發展方法。所以文章結尾也指出這個模式未必適用所有地方。
不過文章另一個重點是指出發展不一定只有一個方向(大型基建、大企業、大商場)。我們可以嘗試尋找一些更人性化的發展方式。而不是慣性地使用現有發展模式,在發展的同時把珍貴的東西都捨棄。
上面的例子是一種提示。
>>>作品崩了也許連旅遊意慾也一起崩掉......
這的確是風險。幸好有地區支持的作品有一個好處就是取境真實。所以質素有一定保證。
本文抽香港政府的水才是重點啊www
回覆刪除同意樓上的說法
回覆刪除對政策提出合理質疑為什麼會變成抽水﹗?
回覆刪除用基建拉動經濟是有足夠客觀需求才可以,香港大部份要幹的大型基建在這點上都合格,甚至說已經遲了好久,像某大橋應該在廿多三十年前就該建......這個結果予期說政府缺乏遠見,不如說自上世界紀90年代後防火牆派和中港融合派之間的爭論有關......
回覆刪除>>>香港大部份要幹的大型基建在這點上都合格
回覆刪除大型基建是的其中一個主要考慮因素是不同項目的內部回報率(IRR)。當時高鐵香港段的內部回報率已經被指出比較同類型項目回報低。
http://big5.jrj.com.cn/gate/big5/hk.jrj.com.cn/2011/02/2500249286411-1.shtml
也就是說如果香港人把600億花在其他項目而不是高鐵上,對經濟效益可以更高。不過當然,建高鐵是「上面」的決定,所以....
最近的機場跑道又是類似情況,不過機管局更強,連IRR也不公開,直接告訴公眾IRR並不重要。問題是沒有IRR就不能與其他項目作出比較,於是乎我們無法作出有意義的判斷。這就是香港市民現在面對的「強政勵治」。
>>>防火牆派和中港融合派
另外要留意的是近年來更多人希望追求更公平和可持續發展。這與香港官員所想的發展觀完全不同,也是近來做成衝突的原因。
>>>當時高鐵香港段的內部回報率已經被指出比較同類型項目回報低。
回覆刪除但你能想像貫通全國的高鐵不接通香港,北京到上海只需8小時,但香港到廣州卻要3小時?至於機場跑道問題請看看東京和倫敦。不建的確是死不了的,但不要廿年後才後悔
>>>追求更公平和可持續發展
理想是美好的,但請認清代價,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討論的重點之一其實是未來廿年國內是否還在高速發展,而香港又要不要分一杯羹,如果兩個答案都是"是"的話又要不要在意識形態上讓步←說這是香港今天的死結也不為過......
應該這樣說,興建高鐵感覺像是將內部問題以外部發展掩蓋的感覺,就好像以前的歐洲的殖民政策一樣情況。
回覆刪除>>>職業量地官
回覆刪除或許要留意的是政府在高鐵和機場的問題上的論點其實有矛盾之處。高鐵提倡的是「融合」。什麼「三小時生活圈」就是這裡出來。
相對地,機場擴建卻是提倡「反融合」。興建的理由是深圳、廣州機場已經愈來愈大了,香港所以要跟他們鬥客量、鬥貨量。
想真一點,如果高鐵理論(融合)是大前提,那麼香港應該做的不是建機場,而是想想怎樣把流量放到大陸,而珠江三角洲地區「融合」。相反地,如果機場模式(反融合)是前提,那麼我們當然不應該建高鐵。
這裡並不是要說香港應該融合或反融合。團長想指出的一點是香港政府其實並沒有任何完整的管治模式。他們只是反射性地做一些看起來很宏大的項目,而沒有任何長遠目標。就連現在我們也未決定究竟要在珠江三角洲擔當什麼角色。
>>>如果兩個答案都是"是"的話又要不要在意識形態上讓步←說這是香港今天的死結也不為過......
最大的問題是讓不讓步不是由你、我、或者是市民決定啊....
>>>allsmk
回覆刪除>>>就好像以前的歐洲的殖民政策一樣情況。
很可惜。香港人不是殖民者而是被殖民者。
從回歸前到回歸後香港政府都只是殖民地政府,從來不是「為香港人」的政府。現在只是「主子」換了。
同樣是家長式管治的新加坡,那裡的政府最起碼是為了新加坡人推行政策。不看其他,只看房屋政策已經不是同一個檔次。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politics/phoenixtv/20100411/20241337490.html